- 尉琳:中国古代刑事法制的历史特点2020-03-02
【读史札记】
作者:尉琳(西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以刑法为核心内容的古代法制不仅对社会正常运转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本身也凝聚着古人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和法律智慧,值得进行深入总结和研究。
一、德法互补、宽猛相济。德法互补、宽猛相济,既是中国古代君主推行的法治政策,也是中国传统法治文化的精髓。周在立国之初汲取商“重刑辟&rdqu...
- 罗怀臻:传统戏曲的全媒体生命力2020-03-01
作者:罗怀臻(著名剧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将推动艺术和文学向着更加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并在作家作品中形成一个时代与一个时代之间的代际感。以舞台艺术为例,表演艺术伴随着人类文明而生,作为“晚辈”的戏剧艺术在东西方至少都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但是,进入镜框式的现代剧场,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不过是近两百年左右的事情。进入镜...
- 李明:在传统节日文化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20-02-29
作者:李明(郑州大学博士后、信阳师范学院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性、节律性、传承性、全...
- 罗时进:家族累世婚姻与文学“濡化”2020-02-27
作者:罗时进(苏州大学特聘教授)
编者按
家族文学研究是近年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丰硕的成果既拓展了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也深化了我们对文学生产过程和规律的理解。本期所刊发的文章,主要围绕家族文学中的“家学”这一主题展开。《家族累世婚姻与文学“濡化”》一文在“濡化”理论的提示下,...
- 陈忠海:古代的防疫与疫苗2020-02-27
中国古代习惯将疾病称为“疾疫”,其中“疾”是普通的、一般不具传染性的疾病,“疫”指流行性传染病,这种分法符合现代医学的观点。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报告指出,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有48种,其中属于传染病的就有40种。相比而言,“疫”比“疾”更可怕,它每次大规模发生都会给人类造...
- 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与发展2020-02-23
中国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国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国画的艺术创作和思想内容,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意识和审美情趣,充分体现了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联系的政治、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纵观中国绘画史的发展,我们会发现,创新并不是现在才提出的问题。对于这一点,画家们似乎没有太大的...
- 葛剑雄:对待传统文化,要分清“传”和“承”2018-10-23
作者:复旦大学资深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葛剑雄
中国人一般把流传下来的一些方式行为称为风俗。其实,“风”和“俗”是有所不同的。
2000多年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曾引用当时已经存在的谚语“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它的意思是讲,...
- 大家手笔:从古今一脉看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2018-09-18
“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为什么今天还要研究优秀传统文化?因为许多思想是古今一脉的。这一点在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可以看得很清楚。
中国很早就产生了民本思想,比如“怀天心&rd...
- 汪建新:毛主席诗词 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2018-03-31
广为流传的毛泽东诗词不过几十 ,但思想深刻、意境高远、博大精深。究其原因,毛泽东诗词不仅高度浓缩了毛泽东的人生追求、伟大实践和深邃思想,而且也艺术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丰富多样和勃勃生机。解读毛泽东诗词与传统文化的内在关系,不仅有助于领略毛泽东诗词的厚重底蕴,也有利于把握毛泽东的文化思想和文化贡献。
学习:绿杨树下养精神
毛泽东曾把求学经历描述为“...
- 朱永新:用教育串起中华 传统文化的珍珠2017-02-13
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持续濡染。它与各项规章制度有关,却又超越具体制度,有着恒久的生命力。中华 传统文化,是特指着传统文化中超越时空、具有传承价值的部分事物。它有着意蕴丰厚的内核,有着鲜明美好的外显,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魂魄,但也容易被日常生活消磨,被政治经济冲击,被芸芸众生忽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 传统文化。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
- 孙晓云:《圣教序》临习要领2017-02-13
临摹,对于学习书法来说,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这好比钢琴中的练习曲,油画中的素描。临习,是为创作打基础,同时临习本身也是一门艺术,一项高超的技能。书法的学习入门 先必从临摹开始,临摹好比是一块敲门砖。临习到什么水平,相对个人的书法创作便到什么水平。尤其是学习王字,对《圣教序》这种笔法森严、结构完美、变化无常、刻工精良的碑帖,临习时必须心平气和,细致周到。无论从气势...
- 呼唤融入乡愁的传统文化教育2017-02-08
作者:陈闻晋 王怀民(陈闻晋系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王怀民系武汉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
编者按
春节,总与“家”相伴相随。欢聚时的畅快,离别时的忧伤,沉潜成每一个龙的传人的乡愁。然而,在当代中国,乡愁不仅仅是人对于家乡和曾经生活场景的持久的、深刻的、美好的、眷恋的心理活动,还有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推进而极大地受到冲击的人们对于农耕文化...
- 盘点2016非遗保护关键词2017-02-08
从年初“工匠精神” 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年尾“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刚刚过去的2016年对于我国的非遗保护领域而言无疑是提振士气、激发活力的一年。
无论是广大的非遗传承人...
- 陆越子:悟对升华·气韵生动2016-11-17
南齐谢赫六法论 推“气韵生动”。对此论之解各各不一。有人把“气韵”二字同笔墨联系在一起,认为笔为“气”,墨为“韵”,笔生线,墨生韵。喻线条为人之骨骼,墨彩为人之脂肉,肉付于骨,故而骨生气、墨生情。如是,则重笔轻墨,笔有气而无韵,墨含韵而无气。谬也,岂不知人之骨架若无血肉筋骼相附,气从何来?绘画艺...
- 乌丙安:传统与现代应该“血肉相连”2016-11-03
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现代化社会向我们迎面走来,我们的生活呈现了一个传统和现代融合在一起的状态。这里的“传统”不是从另外一个地方走进来,而是回到“传统”原来发展的一种状态中。传统不是“客人”,是“家里人”;现代也是“家里人”,它是“家里人”的一个转型...
- 姜昆:父亲与书法2016-11-02
我的父亲是个老学究,一辈子学习中国文学史,一辈子就有一个爱好——钟爱书法。
他生前留下的作品不多,但是,在沈鹏先生二十年前为他题写的“姜祖禹书法集”的书中,客观地讲,有很多传世的精品,他的书法造诣,也可见一斑。他曾经讲过许多对书法艺术的敬重之词,对我进行“书法先进性”教育。他说,中国的书法艺术,应该是...
- 高云:文艺领军人才哪里来,评价体系是关键2016-09-14
尽管“高峰”人才可遇不可求,我们做不到“点石成金”,但建立科学的文艺人才的评价选拔方法,发现好、选拔好、任用好具有“高峰”意义的领军人才,完全可以做到“琢玉成器”,发挥辉映一方、带动一方的作用。 我们知道,影响文艺繁荣发展的要素很多,但起决定作用的,我以为始终是人。作品由人而创,...
- 章剑华:一脉相承 薪火相传2016-09-14
“一脉相承”江苏戏曲名家师徒专场系列演出活动是江苏省文联确定的重点工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引领性。
章剑华
拜师学艺,师徒传承,是中国传统的艺术传承方式,由来已久。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逐渐演化和淡出了。其实,许多传统艺术尤其是戏剧等舞台艺术,师徒传承的方式不仅一直存在着而且至今仍起着重要作用。
韩愈的《师说》中说,...
- 让民间文艺成为生活的一部分2016-09-12
民间文艺生于民间、兴于民间、藏于民间。接地气、聚人气是它 鲜明的特点。只有扎根田间大地,民间文艺才有常开不败的生命力。6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引起与会代表和民间文艺界热烈的反响和强烈的共鸣。
近些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民间文艺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环境持续...
- 新技艺做出“老面孔”是种遗憾2016-09-12
在“复兴传统工艺”逐渐转向“振兴传统工艺”的当下,传统工艺作为解决工业生产和现代设计问题的一种方法被重新提出且呼声越来越高,作为传统工艺载体之一的工艺美术品却又常常被当作一种艺术陈列品而束之高阁,渐渐脱离了百姓的日用生活。那么,在现代语境下,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是否是一种悖论?二者应该如何互相借鉴,实现良性发展呢?在全社会倡导工匠精神的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