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勇:诗中有画不是图2020-05-01
作者:苏勇(江西师范大学副教授)
诗歌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用“诗中有画”来形容那些形象生动的诗句,不少老师还配以相关的图片来对诗句进行说明。例如我们在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就会配上庐山瀑布的照片,以此来注解这首诗。我们以为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把想象的内容具象化,把浪漫的诗情直白话,就能够使学生即刻明了这首诗所要表达的东西。但事实上,这样做的后果...
- 沙先一:《清花间集》与清词的经典化2020-04-27
作者:沙先一(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施先生因为自己的个性气质与松江人文传统的浸润,在历代词作中尤为推赏《花间集》以及能表征花间传统的作品,遂仿《花间集》规格体制,编选《花间新集》——《宋花间集》《清花间集》。《清花间集》选词人61位,词作500首,凡例称“一代高才,在人耳目间者,大致已入网罗”。其中,选录作品数量较多...
- 陈庆:《红楼梦》的经济2020-04-19
《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资料图片
《红楼梦》的超功利取向在其主角贾宝玉身上表现得尤为分明。这种超功利取向,有可能导致对其经济生活视野的忽视。但一个深入文本的读者,却不难从小说纷繁复杂的描写中,感受到经济因素的巨大影响力。
《红楼梦》以一个家族的盛衰为背景展开了对大观园内外的描写,而家族的盛衰虽关涉权力分配、地位高下、社会流动等诸多因素,而实以经济状...
- 张立文:中国哲学之道2020-04-13
作者:张立文(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一级教授)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中国的哲学,气傲烟霞,势凌风雨,反思纵横,中得心源,钩深致远,唯变所适。它将中华文明智慧的曙光,照射在哲学史上,使东方智慧之爱,尤为鲜艳灿烂。
天人与主客
中华民族是善于思考的民族,是追求爱智的民族,为人类文化贡献了具有非凡才学的智者,有致广大的学术家,...
- 王绪琴:传统文化视野中的丧葬礼制2020-04-1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经验】
作者:王绪琴(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教授)
在中国古代各家之中,儒家最重礼教,而在“三礼”中,各种礼制均有详细记载。其中,尤以丧礼的记述为多。孔子曰:“故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所以达天道、顺人情之大窦也。&r...
- 石厉:“楚辞”与“楚歌”2020-04-10
作者:石厉(《中华辞赋》杂志总编辑)
西汉末,世居楚国彭城的汉高祖刘邦异母弟楚元王刘交后裔、大学者刘向,将屈原、宋玉等楚人的诗赋作品编辑成册,并附加他追思屈原的一篇《九叹》,以“楚辞”命名,从此,“楚辞”就成了这部诗集的名称。
到了东汉年间,楚地南郡宜城(今湖北宜城)人、文学家王逸为《楚辞》作注,编成《...
- 张晋藩 王斌:通古代抗疫举措中彰显的民族智慧2020-04-08
古往今来,疫病一直与人类文明如影相随。我国古人很早就形成了对疫情的规律性认识。《黄帝内经·素问·本病论》称:“大风早举,时雨不降,湿令不化,民病温疫”。《周礼·天官冢宰》载:“四时皆有疠疾”。疫情横行之际,百姓深受其苦。然而,无论疫情如何肆虐,中华民族始终没有低头和退缩,而是奋起抗争,抵御住了一次又一次...
- 贺为民:清明节溯源2020-04-03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子推等护送他逃亡。在重耳饥寒交迫昏倒之际,介子推毅然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烤熟给重耳吃,救了重耳一命。
重耳流亡19年后,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史称晋文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当他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过他的人时,却不见介子推前来领赏。原来,介子推和母亲已到深山隐居。晋文公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仍不见介子推出现。...
- 胡立新:“玄德”的审美境界2020-03-31
作者:胡立新(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
老子在《道德经》中标举的有别于儒家“仁义”道德的“玄德”伦理价值观,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古代文人和文学传统有着重要影响,这一问题需要从哲学到文学作交叉贯通性的深入探究。
“玄德”在《道德经》中出现三次。第十章曰:&ldq...
- 吴继刚:碑刻与写本2020-03-28
作者:吴继刚(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碑刻文献是镌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图案。写本文献则是以毛笔蘸墨在竹简、木片、树叶、碑石或植物纤维纸等书写承载材料上书写的文献资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值得探讨的。
从文献发展的历史阶段来看,碑刻文献处于以毛笔书写形成文献的历史阶段。其制作过程包括书丹、刊刻等最重要的两步,前者是用毛笔蘸朱砂,按照写本文献的格式,把业已...
- 孙正国:非遗保护的文化力量2020-03-25
人类的力量,归根结底是文化的力量。文化的力量,就是当代社会最核心的力量。科学技术所开创的近现代社会,空前发达,财富巨大,正是人类历史实践能量所形成的文化之果。全球化将整个世界关联一体,现代与传统的矛盾关系再次尖锐地凸显出来。过快、过热、过度的现代化运动,往往会湮没传统、破坏传统,全球化、信息化随之也加深传统的危机。文化的力量越来越成为当代社会的关键命题。
一个强调文化力量的民族,不仅...
- 杜学文:让古籍善本走进百姓生活2020-03-24
作者:山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主席 杜学文
中华文化,历来十分重视典籍。文学、艺术、历史、经济、军事、科技等,卷帙浩繁。例如,中国典籍对历史的记载不仅早,而且多,相对完备。中华文化有着一以贯之的文字系统、发达的书写记录技术,以及统一的文化形态、悠久的文脉传承等,在世界文明中,形成了较为发达的著述体系。《中国古籍总目》编纂工作统计显示,我国现存古籍品种应在20万种左右。...
- 刘东超:宋代诗词中善待野生动物的理念和实践2020-03-23
作者:刘东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教授)
人类善待野生动物的理念和实践在我国有着漫长的历史。到了宋代又有了新的表现和探索,这较好地体现在诗和词这两种当时最为流行的艺术形式之中。在宋代诗词中,一方面有围绕人类善待野生动物的方式方法进行的细致描写,另一方面还贯穿着一些具有强烈人文意识的独到理念。
...
- 林阳:题画诗的源流2020-03-23
腊梅山禽图 (绢本设色) 宋 赵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题画诗是中国画中独有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术史上独树一帜。虽然诗词与绘画各为不同的艺术范畴,各有其特点,不可替代,但两者相结合产生的新艺术形式,给人们更丰富的想象力与美感。
清代书画家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说:“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在中国画的空白处,画家题写诗...
- 包伟民:何处是江南2020-03-21
作者:包伟民(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在中国,似乎还没有一个地区能够像江南一样,获得如此多的文人雅士的青睐。千百年来,一直有人赞美它、歌唱它。从唐代诗人白居易深情吟唱《忆江南》起,江南的名声,经历代传颂,家喻户晓。江南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象征,象征着山清水秀、诗李簪缨、富贵温柔。
然而,何处是江南?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多被人间作画图》一书中,笔者试...
- 屠苏:从“辟疫”到“祈福”——一杯酒的文化演进史2020-03-20
作者:邵天红(艺术品与文物鉴定学者)
两千年前,东汉,一场伤寒侵袭了一个两百余人的家族。十年之内,近百人因此毙命。作为家族一员的张仲景,虽被后人称为医圣,却是捶胸顿足、无计可施。
此后不久的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瘟疫又一次横行。曹植将当时的惨状形容为“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
哀鸿遍野之下,...
- 王学典:不倒的精神长城——从战疫看中华文明的“韧”性特质2020-03-18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内驱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饱含的仁爱、和谐、敬畏等思想智慧和精神滋养,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期特刊发国际儒学联合会三位学者围绕中华文明中的“韧”性特质、天下一家的仁爱精神、天人合一的医道观撰写的文章,以飨读者。
作者:王学典(山东大学高等儒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打乱了...
- 张茂泽: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中国古代关于人的发展思想2020-03-17
张茂泽
中华文明持续不断发展5000多年,其中关于人的发展思想是在数千年人类文明史开出的绚丽花朵,值得今天借鉴和汲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是核心
从我国历史看,中华文化持续绵延5000多年,没有中断自然发展进程,并长期居于人类各文明的历史前列。这在当今世界可谓独一无二,绝无仅有。中华民族由炎黄部族,发展为夏人...
- 陈运成:主题绘画创作的思考2020-03-15
主题性创作,是以对历史和现实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或人物为表现内容,创作出具有时代印记的艺术作品。每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的主旋律,主题绘画就像是时代的乐谱,通过饱满的激情、严谨的构思和独特的视觉表达,使时代精神成为经典。
《武汉防汛图卷》 中国画 黎雄才
《武汉防汛图卷》局部
《俏不争春》 中国画 关山月
这次关于新...
- 李松:以节日文化凝聚精神力量2020-03-10
从个人、家庭、家族到社区、民族、国家,节日在大众生活中不断传递和延续着文化血脉,凝聚起全社会和谐、团结、向上的精神力量
节日文化只有在传承基础上创新发展,焕发鲜明时代特征,才能加强与老百姓的联系
又是一年新春佳节。过年牵动着每个人的心,俗语说的“忙年”就是指这种状态,天南地北、家家户户都在逐一安排过年事项,这背后涌动着家的向心力、节日的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