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食节:穿越两千多年的温情纪念2020-04-04
春日的青团
苏东坡的《寒食帖》写于寒食这一天
4月4日是今年的清明节气,而在清明节的前两三天,一般被认为是另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寒食节。如今,寒食节已经渐渐淡出人们视野,但在古代,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频频出现在唐诗宋词的字里行间。在江苏各地,如今也依旧保留着一些...
- 读懂了三春烟火 就读懂了散落在历史中的岁时记2020-04-02
“岁时记”大概是古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最有力的明证了,是人间烟火里的诗。人们在元旦时“进屠苏酒”,立春需“彩仗驱牛”,清明则扫墓踏青……
后人在欣赏这一派田园风光时,往往看不到牧歌背后的苦衷。民以食为天,农作物的种植对季节把控有着严格的要求,唯...
- 帝里诗坊:白居易笔下的洛阳城2020-04-01
隋唐都城位于洛阳,自隋炀帝立宫阙、通漕渠、开仓城、建里坊、设市场,之后“天下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满河路,商旅贸易,车马填塞”,帝里繁华,可见一斑。白居易出生在离洛阳不远的新郑,少年时期长期生活在洛阳附近,长庆四年(824)他在洛阳买下宅院。大和三年(829)回洛阳定居,整个晚年时光都在洛阳度过。长期生活在履道坊的白居易,不吝在大量的诗歌中描绘洛阳的里坊风情,...
- 从看热闹到看门道 细品国妆的美好与精深2020-04-02
“《战金山》穿的行头,梁红玉还没出征呢,自个儿的盔甲就散了线,我班子里那师傅,他弄不了苏绣啊。”商细蕊在北平唱出了名堂,只要遇上戏,这位年轻的角儿就特别较劲,他举着放大镜检查定做的戏服,一个线头都没有放过。
近期,年代剧《鬓边不是海棠红》催热了不少话题。剧中涉及的20多出京剧、五六出昆曲、旦角八九个流派和戏曲发展史,让老戏迷们津津乐道。还原时代...
- 回到古代住旅馆2020-03-28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流行语生动反映出人们在精神消费方面的愿望。纵观古今,人类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文化消费,也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热衷旅游。毫不夸张地说,无论是双休日还是节假日,但凡条件允许,人们都会带上一家老小,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一场完美的旅行,必须要选择一家称心如意的酒店,如此才能玩得好。旅游文化的迅速...
- 三月初三上巳节:修禊事·流杯亭2020-03-28
宗春启
农历三月初三,是古代的上巳节。中国古代以天干地支纪年、月、日。上巳日,是指三月上旬的巳日。古人在这一天,要举行祓禊仪式。
祓禊,音“服戏”,祓同拂,意思是去除。《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是月(即三月)上巳,官民皆絜(同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音趁,疾病),为大絜。”...
- 古代没有七彩霓裳? 这就给你点“颜色”瞧瞧2020-03-26
合成染料可以代替天然染料使纺织品更加容易着色,但这并不是说古代纺织品的染色无法达到合成染料染色的效果。
《大唐女法医》《大明风华》《锦衣之下》……这些古装剧都取得了不俗的收视率。而在这些古装剧中,精美考究的服饰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古装服饰的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颜色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但是古人的服饰真的会像古装电视...
- 独成一派的江苏饮食文化2020-03-23
江苏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各地饮食百花齐放,争奇斗妍,选料严谨,加工精细,烹饪技法高深莫测,擅长炖焖烧烤,在中国的饮食中独成一派,形成中国四大菜系的苏菜流派,很有影响力。苏菜,为中国四大名菜之一。苏菜擅长炖、焖、蒸、炒,重视调汤,保持原汁,风味清鲜,浓而不腻,淡而不薄,酥松脱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
江苏地处我国东部温带,气候温和,地理条件优越,东...
- 20日11时50分“春分”: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2020-03-19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3月20日11时50分将迎来“春分”节气。此时节,莺飞燕舞风和煦,春来处处百花香。
天津市天文学会副理事长李梅丛介绍说,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称为“回归年”或“太阳年”,太阳在星空背景下的运行路线称为“黄道...
- 《韩熙载夜宴图》中的叉手礼2020-03-19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顾闳中
除了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外,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对唐朝长安人生活细节的还原也令人津津乐道,如剧中人物行的叉手礼如今已经消失,而在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却多处绘有叉手礼的人物形象。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作品,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整幅画作分为五段场...
- 日历上的文化名人:李清照(3月13日)2020-03-16
编者按:新华网文化频道推出“日历上的文化名人”栏目,将为您介绍“历史上的今天”出生或去世的文化名人。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的“这一天”究竟都与哪些伟大的人物息息相关,他们又都曾有过哪些丰功伟绩或浪漫传奇?让我们一同来探索这时光深处的故事!
李清照画像
人物小传
...
- 2020数九最冷是几九 出九是什么意思2020-03-12
人们说到数九天,就会想起数九当中有一段时间是最冷的时候,但对于这个最冷的时间人们却并不是很了解,那么数九天最冷是几九呢?出九是什么意思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老黄历一起来看看吧!
2020数九天最冷是几九:三九
民间俗语有云:“数九寒天,冷在三九”,“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
- 丁丁腔:徐州市重点保护的艺术资源2020-03-11
“丁丁腔”始称“太平歌”,是徐州特有的戏曲种类。丁丁腔17世纪后半叶兴起于利国镇一带,后在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广为流传,主要伴奏乐器为月琴,以其声“丁丁冬冬”清脆悦耳,遂以“丁丁腔”名之。丁丁腔唱腔优美、高亢、委婉,犹如山间流水自然流畅,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间气息。”
...
- 苏州文化的“三朵花”之苏剧2020-03-09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文坛贤能辈出,绘画、书法、篆刻、诗文流派纷呈。其中,评弹、昆曲、苏剧被誉为苏州文化的“三朵花”。苏剧由花鼓滩簧与南词、昆曲合流而成,流行于江苏省苏南浙北城乡。由于苏剧在文学、音乐方面都与昆剧有着渊源关系,故许多苏剧艺人兼能昆剧,在昆剧衰落时期也有不少昆剧艺人改演苏剧,所以苏剧表演艺术因得到昆剧的滋养而逐步形成朴实、细腻、注重内心体验的...
- 江苏历史悠久的曲艺形式——扬州清曲2020-03-06
扬州清曲是在明清时期流行于扬州一带的俗曲和小调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曲艺唱曲形式,又名“广陵清曲”、“维扬清曲”,俗称“小唱”或“唱小曲”,主要流行于江苏省的扬州、镇江和上海等地,用扬州方音表演。它在清代初期即已形成,传统的表演形式为一二人至八九人分持琵琶、三弦、月琴、四胡、二胡、扬琴由及檀板、碟子...
- 惊蛰:万物知时序,春回斗众芳2020-03-04
惊蛰,古称“启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
- 鲜明的江南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活动——金坛抬阁2020-03-03
金坛抬阁是一种生成历史悠久的大型民俗活动,曾广泛流传于江苏省金坛市金城镇及周边地区。
金坛抬阁活动兴起于明朝,当年,戚继光带兵打败倭寇后,为加强安全,将金坛城墙加高了三尺。金坛百姓欢欣之际,便在庙会出会时,举行了隆重的抬阁活动,以祈求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此后金坛抬阁活动代代传延。
初时金坛抬阁的形成,是经戚继光军队中的湖北籍士兵的悉心传...
- 历史悠久的江苏同里阿婆茶2020-03-02
江苏同里阿婆茶又称“吃菜茶”、“吃讲茶”,它历史悠久,是在农村邻里之间、尤其是老年妇女定期聚会喝茶,谈论家事,交流社会动态、了解时事信息等行为习惯的基础上而自然形成的生活习俗。
上世纪30年代,同里的各种茶楼已风行唱茶,最有代表性的是与南园茶社齐名的旧三凤喜茶楼。因为自创的阿婆茶茶叶和“唱茶&r...
- 流行于梅花山一带的南京民间赏梅习俗2020-03-01
南京民间赏梅习俗:中国是梅花的故乡,梅花至少在西汉时就被引种栽培和应用,迄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国历史上民间赏梅、咏梅习俗盛行,存有大量咏梅的诗文。南京植梅盛于南朝,赏梅之风历代相沿。据史书记载,城北钟山脚下梅花坞、城南梅岭岗均为植梅、赏梅之佳地。
位于钟山脚下的梅花山是南京地区一处重要的观梅、赏梅的“文化空间”。梅花山面积约...
- 江苏兴化民歌:不绝的乡音风情2020-02-27
图片由兴化市委宣传部提供
早在5000多年以前,江苏兴化就有了先民活动的足迹,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在狩猎、捕鱼、耕作等传统的农业劳动中,呼喊吟唱,逐步形成了最早的兴化民歌雏形。
从古至今,兴化民歌的旋律就像基因一样,长在泡过汗水的稻麦粒里,融化在千垛万垛的油菜花香中,流淌在九曲三弯的滟滟碧波上,遗传于质朴跃动的汩汩血脉里。无论是丰收的年景,还是欠收的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