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冰激凌”,谁不爱呢?2020-07-19
一杯冰爽的饮品,一份香甜的冰淇淋,想必是很多人在炎炎夏日的快乐源泉。没有冰箱、空调的古代,人们也能像我们一样喝到冷饮吗?其实,享受这些美味并不是现代人的特权,今天,我们一起看看古人有哪些消暑佳品。
乌梅汤:宫廷御饮风靡坊间
自古以来,酸梅汤就是上好的夏日饮品。《周礼》中所说的“六饮”中已有用梅子制作的冷饮;北朝时也有乌梅浸汁制作饮料的记载。到北宋时,酸...
- 吃汤面、“晒红绿”……小暑风俗知多少2020-07-14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节气。这一天,是一年中炎热的开始,但还没到最热的时候。“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民间流传的各种谚语,是老百姓对小暑最基本的印象。
消暑:左手扇子右手冰沙
小暑...
- 小暑,开启火热乐章2020-07-14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暑”,热也,“小暑”即为小热,意味着盛夏已经来临,虽然还没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但此时已能感受到高温的威力。
小暑(中国画)刘金贵
正值初伏前后的小暑节气,天气闷热潮湿,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即将开启...
- 吃汤面、“晒红绿”……小暑风俗知多少2020-07-06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节气。这一天,是一年中炎热的开始,但还没到最热的时候。“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民间流传的各种谚语,是老百姓对小暑最基本的印象。
消暑:左手扇子右手冰沙
小暑...
- “可咸可甜”的端午节,它的丰富文化内涵你get了吗?2020-06-24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炎热的夏至节气刚过,中国人又迎来了粽子飘香的时节——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首个跻身世界非遗的节日。受“闰四月”的影响,今年的端午于6月25日才姗姗而至,是21世纪最晚的三次之一。
端午节自古以来就十分受欢迎,无数文人墨客写诗赋词争相为其“打...
- 今日夏至:吃面祭祖庆丰收 赠扇凉食来避伏2020-06-21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夏至。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夏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夏至过后,北半球白昼渐渐缩短,黑夜渐渐变长。
夏至将至,荷塘内幽香浮动,沁人心脾。(摄影师:贾敏杰/光明图片)
夏至标志着盛夏的到来。夏至后,气温逐...
- 写于江苏的这些“稼轩词”,至今激荡人心2020-06-06
今年的5月28日是南宋伟大的爱国将领、豪放派词人辛弃疾诞辰880周年纪念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辛词,称他为我国“灿若星辰的文艺大师之一”。
在风雨飘摇的南宋初年,从山东到江西,78岁的辛弃疾在大江南北留下足迹。他曾在江阴、建康(南京)、镇江等江苏城市出任地方官,政绩卓著,深得民心。他还写下了大量荡气回肠的诗词篇章,至今依然在绵延流长的江苏文脉中闪耀着光芒。...
- 6月5日12时58分“芒种”:麦黄梅熟仲夏至,“三夏”大忙迎高潮2020-06-06
新华社天津6月3日电(记者周润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6月5日12时58分迎来“芒种”节气。此时,仲夏已至,北方麦黄,江南梅熟。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每年阳历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度为“芒种”节气。&ldqu...
- 喜报!爱茶之人有了自己的节日2020-05-24
今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向“国际茶日”系列活动的致信中指出,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联合国设立“国际茶日”,体现了国际社会对茶叶价值的认可与重视,对振兴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很有意义。
今天,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全球产茶国和地区达60多个,饮茶人口超过20亿。中国...
- 小满:小麦渐黄 小得满盈2020-05-20
小满是一年之中的第八个节气。小满意味着夏熟作物正处在籽粒将满未满的灌浆期。
小满过后,我国各地气温加速上升,江南一带最高气温可达35摄氏度以上。在小满芒种期间,全国各地逐渐进入到了夏季,南北温差缩小,降水增多。
这段时间内,我国农事活动也即将进入大忙季节,北方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接近成熟,农民们抓紧为作物补充肥料,期待获得好收成。南方地区的农民正在种...
- 铁瓮城,一座城池的公元208年2020-05-09
铁瓮城西门遗址航拍。
在时间的长河里,有一些决定历史走向的关键节点,比如公元208年。
这年正月,孙权西进攻杀黄祖,砸开了荆州的东大门江夏;与此同时,曹操在邺城玄武池训练水军,半年后南下进攻荆州;此前已经投奔刘表的刘备,驻扎在荆州北部的新野,直面曹操集团。
三双当时最具战略远见的眼睛聚焦荆州,一场壮阔的历史大戏就此展开。当年冬天,赤壁之战速战速决,三分天下的...
- 立夏:最是庄稼见日长,累在田间喜在心2020-05-05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著名书法家赵学敏不仅参与了申遗工作,同时运用传统格律诗创作了24节气诗并写成书法作品,受到各界好评。今日起,“有礼有节”将按节气顺序陆续刊载赵学敏的相关作品,以飱读者。本期主题为二十四节气之七立夏。
...
- 宋代女子的“高级定制”有多潮?只有想不到没有穿不了2020-05-01
花冠、角冠、山口冠……
宋代女子的“帽子”五花八门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她们不敢戴
宋代皇后娘娘穿的“祎衣”上
代表尊贵地位的图案竟是“野鸡”
最近热播的新剧《清平乐》
让古代礼服制度成为热议话题
在惊艳四座的同时
也引发人们对&l...
- 观鱼时 古人在想什么2020-05-01
苏州沧浪亭“面水轩”(原“观鱼处”)、杭州西湖“花港观鱼”、北海公园“濠濮间”,都是著名的观鱼胜地。一泓清池,几尾游鱼,戏于水间,忽焉而去,倏然而来,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山川园林若少了游鱼,似乎就少了一份大自然的灵动,少了一份逍遥的意趣。
游鱼与水常营造出一份清雅的格调,带给人轻松...
- 南图藏本《宋词十九首》2020-04-27
作者:方俊(南京师范大学词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宋词十九首》原名《宋词赏心录》,系端木埰晚年所编选,后转赠王鹏运,藏于王氏四印斋。金陵饮虹簃主人卢前(冀野)于癸酉(1933)交由上海开明书店影印刊行。印行前,卢氏曾携书至上海,与友人夏丏尊先生谋为付印。夏先生为广其传,易其名《宋词赏心录》为《宋词十九首》。此本现存于南京图书馆。此选收录了宋代17家词,共19首,分...
- 中国的写诗传统2020-04-23
不久之前,日本援助中国的防疫物资上所写的“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等诗句引起人们热议。随着新冠肺炎在全球大流行、中国国内疫情趋于平缓,中国投桃报李的时候到了。
在中国捐助给其他国家物资的包装箱上,出现了许多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诗句,如在援助意大利的物资上包装箱上,就写有明代学者李日华赠予意大利传...
- 谷雨牡丹,江苏文化史上的国色天香2020-04-16
国色天香的牡丹 赵亚玲摄
4月19日是今年的“谷雨”节气。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谷雨”过后,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滋润,民间因此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有这样一种花,在谷雨前后怒放,被誉为“谷雨花”,她...
- 古时大运河与通州“抗疫”2020-04-15
清末民初通州燃灯塔旧影
通州位于京杭大运河北端,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因此在历史上有关瘟疫的记载也占有一定的篇幅。比如《通州志》记:“万历十年(1582)春,通州大疫,比屋传染,虽至亲不敢问吊。”连至亲都不敢去探望,由此可见这次瘟疫的“惨烈”。
翻阅史书可以发现,大凡通州地方志书所记载的瘟疫,...
- 北塘香灯,无锡运河上的文化奇观2020-04-06
古画里的大运河无锡段
明末天启三年(1623年)三月十三,江阴人徐霞客历经千辛万苦后,终于登上了武当山(时称“太和山”)天柱峰,可当他兴冲冲来到峰顶金殿时,却被镇守此处的千户和道官拦住索讨“香金”。一向“穷游”惯了的徐霞客见状勃然大怒,转身拂袖下山而去,并在《游太和山日记》中愤愤写道:&ldqu...
- 清明节多项民俗活动与山东有缘2020-04-03
清明时节,桃红柳绿,万物复苏,人们踏青赏春、放风筝、戴柳插柳、荡秋千,其乐融融。这些民俗游艺活动有的是源于山东,有的是山东先贤所发明。
墨子、鲁班是风筝的始祖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描写了一群儿童在明媚的春天里放风筝的快乐情景。
风筝,古时称&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