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夏至。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夏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夏至过后,北半球白昼渐渐缩短,黑夜渐渐变长。
夏至将至,荷塘内幽香浮动,沁人心脾。(摄影师:贾敏杰/光明图片)
夏至标志着盛夏的到来。夏至后,气温逐渐升高,将进入到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农谚云“夏至不热,五谷不结”,可见夏至炎热、日照充足,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同时,农作物产量与降水多少也密切相关,所以民间也有着“夏至雨点值千金”的说法。
“夏至三庚数头伏。”从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起将进入三伏天——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即将到来。在夏至之日,人们会互赠折扇、香囊等物,来消夏避伏。此外,夏至后,人们普遍会食用清补凉汤、凉茶、酸梅汤等来避暑。
古人十分重视夏至,称夏至为“夏节”。据说,清代之前夏至全国会放假一天,宋朝时百官会放假三天。
夏至时值麦收,古人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这一习俗也传承至今,像在山东中南地区,人们会用新面制作水饺,祭祀天地、祖先,庆祝丰收,当地人称之为“过夏麦”。
除了祭祖,夏至吃面也是我国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冬至饺子夏至面”。人们在夏至这天把新麦做成面条,有尝新之意,也是一种庆祝丰收的表现。在北方,人们多吃打卤面、炸酱面,在南方,人们吃的面条品种很多,如阳春面、过桥面、热干面等等。
除了做成面条,也有人们把新麦做成了麦棕、夏至饼等等。食麦棕是江南夏至习俗之一,人们不仅食麦粽,还会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此外,夏至这天,也有农家会把面擀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称之为夏至饼,祭祖后食用,或分赠亲友。
夏至将至,在安徽省巢湖市柘皋镇五星村,群众正在忙着插秧,田园里一片繁忙景象。(摄影师:苏自山/光明图片)
“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夏至过后,白昼越来越短,一年时光也即将过半。农谚有“过了夏至节,锄头不能歇”的说法,生活中也同样如此,希望每个人珍惜光阴,努力耕耘,期待生如夏花般灿烂。
(光明网 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