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江苏省文化厅主办,江苏省国画院、民盟中央美术院、江苏省美术馆承办的“山外——薛亮作品展 ” 将于2016年12月30日 上午 10:30 在江苏省美术馆(南京市长江路333号)开幕。
薛亮自述
年底十二月三十日,我的个展将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这次个展名曰《山外》,题目是朋友定的。"山外"的一般解读是已登山巅而放眼天下,其实我一直在山沟沟里转悠,只是想走出这障目的大山,去山外看看还有什么值得我驻目的喜马拉雅高峰,唉,整个一臆想症。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丹青虽小道,亦需智力、体力、定力和天助之力,这四力我都具备吗?一想便是满头大汗,不过淌汗归淌汗,还得尽人事、知天命。
我行年六十,俗话说该耳顺了。其实我早己顺耳了,拿画笔四十五年,贬者褒者都是朋友,栏杆拍遍,云卷云舒而已。然而,间歇性的自我质疑和对文化现象反思的毛病一直无法根治,即便这样,我至少还算努力劳作,四十五年来从未懈怠过一天,自认还不算一个糟糕的画家,我尽力了。
画画之余我喜欢玩点儿只言片语,火候尙欠,不打算做半吊子撰稿人。作品是画家 可信的名片,职务名气这些个社会贴牌广告均与艺术品位无关。我的画在自己看来都是半生不熟的,或许这个展览应该叫作夹生饭,艺术告白而己,请诸位看官多多担待,管饱就行,善哉善哉!
几十年来我也被动参加过各种名目的展览,承蒙社会厚爱,作品被数十家还算正规的博物馆或美术馆收藏,画坛烟云过眼,且当视而不见。回望前尘旧作,有些零落贫脊,自我检讨发现是在想法太多,有时大旱少水,有时大涝成灾,有时养分缺乏,有时施肥过度,人至六十才悟得正好是真好。
私底下决心今后要刷新归零,重新翻耕我那一亩三分地,收成不靠名利来结算,而用与美的距离来考量。自己明明知道地平线是无法追逐的,只是为了对艺术的那份初心和在意,心存妄念,想出山登峰。但愿今后能画出一批经得起诸位细细打量的作品来,但愿不是奢望。
出山——浅议薛亮先生的艺术观
作者:刘梓封
薛亮先生对此早有识见,因为“入山”与“出山”的两条路径也曾贯穿于他的艺术旅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将大部分时间浸淫于古代书画名迹之中,并执力于探求古代先贤的笔墨技法。到八十年代后期,在新思潮的涌动下,逐渐开始转换并融合于西方现代艺术,伴随着大量东西方艺术理论的研读以及对新图像的尝试。两种不同艺术形式下的体悟与感知过后,促使他向艺术之美的根本问题进行思考:“什么才是中国山水画?”成了他亟待破解并加以重构的本质命题。所入之山是为何山?所造之境堪为何境?他意识到,这些问题的解读才是步入更深层次艺术表现的关键所在。由此,薛亮先生对于山水画的理解开始从图像化思维向超于象外的精神境界的表达进行探究。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他的作品开始发生较大改观。原本重形式表现、重语意表述的画面向意象化、心象化的彰显自我意志的画面转型。山水造型、空间结构、笔墨技法以及色彩构成统统为之一变,画面因此而呈现出一派新气象。在他的画中,我们既可以见到传统山水画的笔墨韵致,同时也能看到如仙山幻境般奇异诡谲、迤逦巍峨的意象之境。技法表现上依旧是各种皴法、线法的传统语言,但形式却更加多样,且都是循着画面结构之需所进行展现与演化。同时作品所独具的现代性特征也尤为明显,几何块面的山形走势,色彩布局间所形成的景深关系,以及很多颇具现代感的空间构成,均十分耐人寻味。那都是他心中的至美之境,流经记忆深处的美的整合,是可停驻在梦中并超然于物外的景象。
这便成就出了另一种可能,一个维系在传统理法规制范畴内的可作无限延伸的出新之路。间于传统技法与现代表现,间于现实与超现实,也间于现代语境与传统味象。打破受限的视野,重构出精神 中的景象,以心接物,取象于不惑,继而才做到“跳出山界外、人文天地宽”的艺术表现新境界。这与简单意义上形式手法的“新”是有所不同的,从实质上看,是新在意识、新在理念、新在格局,完全异于语境迁移后的视效之变。这应归结为他并不愿囿于某种受限的教条主义,对于山水画的理解与认识也超于表象审美概念,是摆脱理论框架束缚,跳出传统图式框架,继而糅合自我情感与表达后的具有识见性的全新艺术观。
从某种程度上看,薛亮先生似乎有些忌惮于作品中笔墨语言个性的滋长,甚至很大程度上会抑制笔墨情趣的展现。个人符号的形成本应在于艺术语言的统合与合理运用。薛亮先生作品所呈现出的个人面貌特征十分明显,跨度也大,但却并未纠结于将某一点进行放大,而是追求在整体视效上架构出一个完整的个人语言体系。因此画面中可以见到不同的古意构成、视觉新境与奇幻之景,又都是随心所欲地于交替变换间完成。这种个性图式的展现意在“出象得相”及至“相中求象”的体悟与自辩过程中寻求变化, 终做到了古意中图变幻,新境中立传统,幻境中得精神,在传统技法与创新表现之间构建视觉美与心象美的平衡。
薛亮先生“出山”, 先出在胆识与气魄,其后是学养积淀固本,理论实践修元,继而再由眼识入境界,因此才成就出他的学术高度。一意为新的执着与对中国山水画创作继承与发展的信念,更奠定了其在艺术创新道路上向更深层次行进的基础。却见,“出山”已久的他仍在不断地探寻着新的变化。(节选)
薛亮简介:1956年出生于江苏省靖江市。198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毕业后至1997年任新华日报美术编辑;1997年至今工作于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国画院原副院长、艺委会副主任,现为江苏省国画院专职画家,傅抱石纪念馆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美术创作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江苏省艺术类高级职称专业评审委员会委员。2013年,获得由江苏省委省政府颁发的 届“紫金文化奖章”;2014年,获“江苏省艺术成就奖”。作品多次参加 、省级展览,曾获 金奖一次, 银奖三次,省级银奖三次,省级铜奖一次,省级学术成就奖四次。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出版个人画集六部,近十件巨幅作品被国内各大美术馆、博物院、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等政府机构张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