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昆剧《白罗衫》分享会现场。
《白罗衫》是明代无名氏著,流传至今的是一部有头无尾的传奇残本,仅存《看状》一折。1988年,江苏省昆剧院国家一级编剧张弘以《看状》为原点,向两端延展,将其整理成一部大戏。石小梅、黄小午、赵坚等艺术家历经三十年精心打磨,《白罗衫》在江苏省昆剧院手上成为经典。
与大家熟知的才子佳人戏不同,昆剧《白罗衫》聚焦“亲情”与“法理”、“养育恩情”与“血脉亲情”,以“白罗衫”为线索,层层揭开一个时间跨度长达18年的悬案。当“至亲”变成“至仇”的时候,到底是该“铁面无私”还是选择“徇私枉法”?该剧曲折动人的剧情设置一直为戏迷们所称道。
当天的分享会现场,三位嘉宾现场示范表演了《白罗衫》片段。清丽委婉的唱腔,顿挫疾徐的念白,丰富细腻的情感表达,让现场观众得以深入了解昆曲之美。
主演施夏明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苏州人,也是当前国内新生代昆曲演员的领军人物。在谈到演绎《白罗衫》主人公徐继祖时,施夏明坦言,其中 难的就是要“全情投入”。施夏明认为,《白罗衫》不同于《牡丹亭》、《玉簪记》这样谈情说爱的轻松戏剧,是一出悲情大戏,对于演员来说,如何把握人物情感变化,充分“入戏”是其中的关键。“在演出时,我们确实做到了心无旁骛,一心沉浸在角色的身份情境中,以致于不少演员因为入戏太深,在演出结束后也很难从人物角色中抽离出来,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图为昆剧《白罗衫》剧照。
作为一部经典剧目,《白罗衫》何以做到30年传演不衰? 编剧张弘认为,一是剧目质量高,二是传承有序。《白罗衫》现已完成三代传承——以石小梅为代表的 代;以钱振荣为代表的第二代,以及以施夏明、周鑫为代表的第三代。从残本到经典,《白罗衫》堪称古本当代化的典范。站在30年后的今天回望起点,张弘充满感慨:“30年前写《白罗衫》时,完全没有料到这个戏能演30年,舞台上呈现四代同堂的局面,‘太欣慰了’。”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的分享会上,到场的年轻昆曲爱好者竟占了大半。对此,青年演员徐思佳感到非常欣慰。徐思佳在《白罗衫》剧中饰演徐继祖的母亲,她认为,随着观众群体的改变,昆曲表演也要与时俱进,传承艺术经典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全盘照搬。这一特点在 版《白罗衫》的创作演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除了剧本框架、人物走位,我们在表演技法、表演手段等方面都仔细打磨,融入自己的理解和创新,希望打造一个不一样的经典。”
据悉,8月11日,由江苏省昆剧院第四代 青年演员共同演绎的昆剧《白罗衫》将于苏州文化艺术中心正式上演。“苏州,是昆曲的发源地,经典重回苏州演出,可谓意义非凡。我们要在苏州给它过一个30周岁的生日!”主演施夏明说。(胡永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