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一对慧眼,一双巧手,一颗匠心,抢救珍稀技艺,呈现经典作品,传承创新民族瑰宝……刚刚,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结果出炉, 工艺美术大师新增加89位,其中9位来自江苏。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堪称是中国工艺美术界的奥林匹克,更是国内工艺美术界的 盛事。4月13日至4月19日,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在上海正式拉开序幕。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201位参评者拿出了自己的得意作品接受考验,90人入围。经过为期9天的公示, 终89人正式入选,江苏九人成功荣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他们是毛国强、朱军成、吴鸣、邹英姿、季益顺、钟锦德、姚建萍、蒋喜、阚凤祥(按姓氏笔划排序)。
“江苏工美行业整体实力很强,14人参评9人入选,入选比例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数。”作为江苏工艺美术界的专家,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马达也参与了此次的评选工作,他告诉记者,在本届评选中没有入围的5位工艺师,得分和技艺在同类同品种中也是十分靠前的。另外代表其他省参评并入选的葛军、蒋国兴两位紫砂大师也成长于江苏,“说明江苏工艺美术全国 方阵的地位没变。”
不难发现,江苏此次入选的大师,都是来自江苏工艺美术产业规模 的行业,尤其是品种特色 明显、从业人数 多的门类。其中苏绣3人、紫砂3人,玉器、红木和漆器门各1人。
苏绣是中国 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无锡、常州等地。清代确立了“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为中国四大名绣。一针烟雨迷醉,一针隔山眼媚。跨越千年的历史,苏绣依然花开满枝,满目芳华。作为江苏工艺美术重点门类,苏绣品种多、从业人数大,光苏州镇湖现在就有8000多个绣娘。
“姚建萍是‘苏绣皇后’,她的作品充分体现了苏绣精细雅洁的特点,将苏绣 经典的技艺传承了下来。邹英姿在苏绣的基础上发明了邹氏滴滴针,创新的针法让她的作品个性鲜明,佛教的题材也相当有震撼力。朱军成则将乱针绣发扬光大,让刺绣作品呈现出丰富的油画色彩效果。”谈到本次入选的三位苏绣大师,马达高度评价,他透露在此次的刺绣组评选中,江苏的几位大师实力是 强的,一方案他们将苏绣的美展现到 ,另一方面他们的作品又各具特色,体现了苏绣的多样化。
提到江苏工艺美术,不得不提宜兴紫砂。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宜兴紫砂发端于北宋,成熟于明清,鼎盛于当代,目前宜兴有几万人在从事紫砂工作。在数百年的薪火相传中,艺术家个人风格、手法、情趣的不同,让制作出的紫砂壶造型、工艺等也各不相同,正是“千奇万状信手出”和“方非一式,圆不一相”。在本次的评选中,毛国强、吴鸣、季益顺三位紫砂大师荣膺 。“72岁的毛国强虽然是江苏当选大师中年龄 的,但是他既有传统的技艺和功力,也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马达介绍说,紫砂陶艺实际上是热衷文化的艺人与热爱工艺的文人共同创造,三位紫砂大师中,吴鸣学院派色彩 浓,讲求风雅;季益顺则造型能力特别强,注重时尚。
此外,玉器、红木、漆器门类也各产生了一位大师。今年54岁的大师蒋喜17岁开始从事玉石雕刻,他保留了扬州玉雕南秀的特点,又在传统的技法上有创新突破。高中文化的阚凤祥是在扬州漆器厂成长起来的大师,而钟锦德专攻紫檀木、红木雕刻,他雕出了明式家具的纤细、挺拔和精气神。
记者了解到,中国工艺美术的大师评选始于1979年,到今年已举办了七届。七届一共产生了533位 工艺美术大师,其中江苏有63位入选,占比11.8%,位列全国 。也就是说江苏目前拥有的工艺美术人才全国 多,大有可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与往届相比,本次评选出的大师趋于年轻化。纵观前六届评选,获此称号的以70岁以上的大师居多,但到了今年,评出的“国大师”不再是清一色的老艺人。尤以江苏更为明显,本次当选的9位大师中,除了一人大于70岁,其他都在五十岁上下。对此马达认为,工艺美术的发展需要传承创新,传统“工艺美术”应符合当下社会生活的理念需求和审美取向,需要用现代的表现手法加以创新融合,树立起应有的文化自信。本届评选中年人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根本原因就是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更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洁
1967年4月出生于苏州镇湖,著名苏绣艺术家,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被誉为“苏绣皇后”。
她从事苏绣事业30余年,四度夺得全国民间工艺 奖项——山花奖·金奖,在传承前辈的基础上,开创了独具特色的“融针绣”风格,“以针线表达时代”,创作出一系列表达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作品。姚建萍先后在上海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等艺术殿堂举办个人刺绣艺术大展。她的作品曾多次随国家领导人出访,作为国礼赠送各国领袖,被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人民大会堂、白金汉宫等机构 收藏。
2014年她曾两度创作国礼作品《木槿花开》、《墨西哥总统夫妇像》,由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赠送给韩国总统朴槿惠和墨西哥总统培尼亚。2015年她的苏绣作品《岁月如歌》被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白金汉宫赠送给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因此她也被冠以“国绣手”的美誉。2017年习近平向国际奥委会赠送了姚建萍创作的《仕女蹴鞠图》,这幅作品将 陈列在国际奥委会总部奥林匹克博物馆。
1972年出生在苏州镇湖。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届中国青年刺绣艺术家、全国青年 工艺美术家、江苏省 青年民间文艺人才、中国刺绣技法创造发明专利证书 人。
六岁时邹英姿便开始和母亲学习刺绣这门工艺。二十岁的时候拜师王祖识先生,深入研究刺绣技艺。她不满足于仅继承传统工艺,总想用自己的想法去表现心底。当她试着把母亲纳鞋底的针法应用到刺绣上,竟绣制出了另一种视觉效果,因为针脚短,丝线本身的折光度大大减弱,敛光的效果更适宜表现敦煌壁画等苍古、沉雄的题材,这种针法拥有了区别于现有技法之后全新的质地美。
2008年创造出了“邹氏滴滴针法”,为刺绣艺术的发展贡献出了一己之力。“邹氏滴滴绣”针法也是 刺绣针法国家发明专利。
艺名俊存,生于1966年,江苏宝应人。扬州宝应县华艺苑刺绣研究所所长、艺术总监。曾为多位老一辈革命家领导人绣制肖像、为五十多位外国元 领导人绣制肖像作为国礼;主持绣制人民大会堂上海厅大型主题壁挂《浦江两岸尽朝晖》;作品《橡树林》、《放牧》、《父亲》、《秋雨》分别荣获多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的各种奖项。
不同于“四大名绣”的“中国画”风格和古典韵致,乱针绣以强烈的立体感,而营造出颇有西洋油画的效果。因其绣法自成一格,被诩为当今中国第五大名绣。朱军成学美术出生,1989年在无意中接触了乱针绣产生极大兴趣,并 终“弃画从绣”,并把刺绣艺术变成了产业,带动当地5000多人就业、创业,是当地有名的“绣郎”。
朱军成新创了20多种针法,将乱针绣这一门类的艺术发扬光大,弥补了刺绣作品只能远观不可近赏的缺陷。
艺名一粟,1945年6月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市陶艺世家,是从祖辈创立的百年毛氏紫陶老字号——“毛顺兴”走出来的新一代毛氏老艺人。
由于从小受到陶艺洗礼,13岁便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被著名陶艺大师任淦庭先生收为门徒。经过数十年的修炼终成正果。他既会制壶,又精雕刻,还能挥毫泼墨,是一个集制陶、雕刻、书画创作于一身的全才紫陶艺术大师。
毛国强是本次新当选的九位大师中年纪 的一位,他基本功扎实,却又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从艺60年,对紫砂艺术和书画艺术研究颇深,作品洗炼隽永、厚积薄发,基本功扎实,曾多次获国内外奖项。
1957年出生于江苏宜兴丁蜀镇。1977年于江苏陶校学习陶瓷美术,1986年毕业于无锡轻工职大美术装潢专业。发表作品数百件,论文数十篇。二十多次获省、 专业奖,连续三次入选日本美浓国际陶展,并获评委特别奖。
多次应邀出国办展、讲学、出版个人专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文化部、紫光阁、夏威夷大学、夏威夷文化基金会等机构收藏。兼诗文书画, 早全方位进行现代紫砂创作研究。
其创作融合传统、演绎现代、关注未来,自成风格,对现代紫砂创作有积极影响,被誉为“紫砂现代陶艺先河”、“新流派”。
1960年生于陶都,1978年进紫砂工艺厂,初师于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蒋小彦,后随著名紫砂陶艺家、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高丽君、王小龙先生学艺。
他继承着紫砂的文化传统,但不墨守成规、勇于探索、更善于创新,并拓展了紫砂艺术的发展方向,将高雅的紫砂艺术与“日用” 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将壶艺造型与中国书画、雕塑完美相融,“画在壶上,壶在画中”,开创并形成了具有“诗情画意”特色的“季益顺紫砂艺术流派”。
他的作品影响着紫砂艺术界的年青一代,为紫砂艺术的全面、持续、更好的发展,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964年生于苏州市,著名玉石雕刻家、玉器收藏家。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苏州市收藏家玉器分会会长。曾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中国玉器百花奖(广州)金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
17岁开始从事玉石雕刻,虚心求学,博采众长,技艺有了长足进步,尤擅长仿古玉雕,对殷商、春秋战国、两汉筝古代玉器深有研究。
其仿古作品不但具有“古味”,更达到了神似,作品曾在《文物 》、《收藏家》、《蓝田山房》等专业杂志发表,并被海内外玉器收藏家收藏。
1959年出生于扬州,高中文化,1977年进入扬州漆器厂,擅长雕 漆嵌玉。1999年创建了扬州市广陵区润祥漆器厂。
从艺近30年,制作了《神仙福寿》、《松鹤同春》、《佛诞图》等雕漆嵌玉大地屏,作品多次被评为省级工 艺美术精品。其中,《松龄鹤寿图》三折屏作为国礼赠送给日本天皇;1988年与他人合作的雕漆嵌玉《国色天香》圆盘地屏获江苏省传统工艺美术精品证书。
在30多年的从业生涯中,传承和发扬了扬州传统的雕漆嵌玉技艺,善于运用浮雕、镂空雕、立体圆雕等,作品生动自然,并“复活”了失传百年的雕漆玉扎花工艺。
1963年出生于苏州市吴中区香山街道舟山村(塘村),1980年师从苏州市香山民间雕刻家李兴根。
专攻紫檀木,红木雕刻,明式红木家具设计与制作三十三年,作品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承古创新,锲而不舍,多次在 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中荣获金、银、铜奖。红木雕刻作品“堂名灯担”被中国昆剧博物馆收藏。紫檀木雕刻作品《南湖红船》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著有论文《论明式家具的文人气质》、《紫檀木雕刻文化艺术的继承和发展》、《紫檀红木雕刻艺术的表现手法》、《紫檀木雕圣洁创作之感》、《汉代雕塑的艺术价值》、《紫檀作品般若的艺术表现》、《紫檀作品生命之环创作思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