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间办博收藏中国文化记忆 坚定文化自信
2018-03-30 22:53:17 来源:新华日报
吴元新制作蓝印花布
南京云锦博物馆
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 馆长吴先斌
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博物馆是传承文脉、展示 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在江苏有这样一群人和一群企业,他们自掏腰包办博物馆弘扬传统文化,承担起一份社会责任,成为坚定文化自信的生动注解。
有种信心,来自于相信文化有力量
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坐落于南京领军人才创业园,1200平方米展厅里展陈了养蚕、制丝、印染、织造等古代丝织业的全流程。
在这里,观众可以看到复制的马王堆素纱襌衣、东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北宋仁宗曹皇后袆衣的复制品。理事长徐利梅对记者说:“我一直从事丝绸行业,出国时在法国、意大利看到他们把丝绸做成了奢侈品,价格很高,实际上 上 的丝绸就在中国。我们这个博物馆虽然规模不大,但所有展品展示了丝绸的材质之美、工艺之美、制品之美、生活之美,看过之后,你会为祖先创造的丝绸而自豪。”
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车宁告诉记者,全省现有备案博物馆295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72家,接近全省博物馆总数的25%,处于全国 方阵。
这些民间博物馆大多走专题路线,有些是文物类的,如南京的民间抗战博物馆、徐州圣旨博物馆等;有些是非遗类的,如南京云锦博物馆、常州梳篦博物馆;有些是依托企业和社会团体成立的,比如溧阳天目湖酒文化博物馆、南通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还有的是个人拿出毕生收藏开办的,比如苏州78岁的金国标老人创办的历史货币博物馆。
南京师范大学黄洋曾带团队做过全省非国有博物馆调查,他说:“如果要说文化自信,这些非国有博物馆的创办者是 有文化自信的,他们对自己从事的行业以及自己的收藏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愿意与更多人分享,让更多的人汲取传统文化的力量。”
车宁说,根据我省非国有博物馆登记管理规定,开办非国有博物馆必须有300件(套)以上藏品,展厅面积不得低于400平方米,这样的馆舍,运营费用高的要达百万元,而藏品不能随意处置,更不能作为商品出售,这就意味着藏品要化私为公,一个个人或企业,如果没有一点文化情怀,是不可能作出这样的投入的。
有种情怀,叫作我办展览请你看
几天前,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馆长吴先斌收到来自一位日本议员寄来的礼物——千纸鹤和一封祈愿和平的信。这座办了12年的博物馆高峰期每天接待观众1000人以上,越来越成为海内外观众了解中国抗战历史的一个窗口。
吴先斌总是戴着一 有红五星的棒球帽,接受采访时很少谈到“理想”“家国”这类大词,但却每年从自己的生意上拿出两三百万元养着这座博物馆,并向社会免费开放。“展厅有一部分展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我们不用血腥的图片,但是会用日军自己拍摄的照片”,吴先斌说,“比如一对南京父子胳膊上套着日本‘膏药旗’的袖标,就能看出所谓‘良民’的任人摆布;一群日本兵把抢来的钢琴摆在中山路上当街演奏,战争对人性的扭曲可见一斑。”他想表现的不是控诉,而是呈现事实,让观众更多更深地了解那段历史。正是因为博物馆严肃呈现抗战历史,已故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的父母向馆里捐赠了女儿采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珍贵的影像资料和书籍。
好的展览是一种文化滋养,在润物无声间让人走进一段历史、一段记忆。
“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 家”, 非遗常州梳篦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两晋南北朝,到常州梳篦博物馆参观,工作人员会告诉你,木梳要选用上百年的黄杨、石楠木、枣木经28道工序精制而成;篦箕则选用壮竹和上等胶漆、骨料,经过72道工序精制而成。展厅里的镇馆之宝包括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银奖、192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金奖、1910年南洋劝业会金奖等奖牌,走进这座博物馆,就像穿越了1600年梳篦的历史。
对仍健在的苏州传统铜炉传承人陈巧生来说,有时被人说成“清代陈巧生”是误会也是褒奖。他40年来致力于发掘、恢复明代起渐渐失传的失蜡法,完善和发展了铜炉制作的70余道关键工艺,创立了“巧生炉”这一文化 并开办了苏州巧生炉博物馆。陈巧生经常说:“20年前身边人都说‘做铜炉是没出息的’,现在它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在我心里,它就是我 喜欢做的一个行当,我愿意一辈子做铜炉。”这番话说得平和自信,而这正是工匠精神的 体现。
有种魅力,让 了解并爱上中国
我省非国有博物馆的主题多以传统文化为主,不仅吸引着八方来客,也把江苏的文化带到海外,让 更了解并爱上中国。
南通蓝印花布至少有800年历史,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元新一家也已心手相传了四代人。作为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吴元新几乎把一生都献给了承载传统文化的“中国蓝”。他说:“1996年我‘下海’创办博物馆时,连女儿都为我的职业感到自卑,说爸爸为什么到处收集这些‘破布’?可是现在,蓝印花布博物馆走出国门办展,美国亚利桑那州‘新春中国’文化周,圣彼得堡‘感知江苏’文化周,‘感知中国·江苏文化欧洲行’……每一次的展出都受到外国朋友的喜爱,因为那一抹秀气古朴的中国蓝里,凝结的是 美的中华文化遗产。女儿大学毕业后,和女婿一起回来做蓝印花布,要把这项技艺传下去。”
徐州圣旨博物馆馆长周庆明 得意的是,该馆是国内 获得出国办展资格的非国有博物馆,他透露说:“今年我们要把展览办到英国图利博物馆去。”
圣旨是一个很小的收藏门类,如何看待这类文物的价值?周庆明说:“圣旨里的文字可以让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政令,里面体现的诸如爱国、勤政、民本的治国思想,以及行文、书法乃至装裱的艺术性,都让一方小小的圣旨成为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窗口。”
南京云锦博物馆展示的是云锦这项 非遗,展厅里除了展出云锦妆花等各类花色和皇帝龙袍等衣料,还着重对大花楼织机进行生产性展示。在2015年的巴黎时装周上,设计师劳伦斯·许以30套整合敦煌艺术元素的高级定制礼服惊艳现场,这批以万历皇帝龙袍定织技艺制作的服装,向 展示了云锦华丽、秀美、美如云霞的艺术特色;在2017年纽约影展上,英国毛呢非遗传承人山姆·戈茨用南京云锦设计的面料“银色的宠儿”,由英国著名设计师桑德拉·玛瑞制作成晚礼服吸引了无数惊羡的目光……
越来越多的非国有博物馆,利用自己的馆藏和技艺,用中华文明的 内涵丰富 文明的多样性,向 讲述一个又一个精彩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