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鲁生: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
端午节前夕,与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邱运华,南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程纯,江苏省文联副主席、巡视员杨企鹏,南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一鸣,南通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陈国强,中国民协老干部局干部麻振山,中国民协研究资料部负责人、调研员王锦强,江苏省民协副秘书长谷正宏等一起参加了蓝印花布调研活动。
旧时的南通称为通州,一直是是全国重要的棉纺织基地,所制作的蓝印花布被称为“衣被天下”。据介绍,元代以来,由于棉花在江海平原的广泛种植以及江南纺织技术的引进,南通土布得以迅速发展。明代,南通民间大量种植蓝草,为蓝印花布提供了染料来源,促进了印染工艺的发展,形成了“乡乡都有染布坊,村村都有染布匠”的繁荣局面,并由此逐渐发展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印染作坊。过去蓝印花布主要用来制作日常的衣服、被面、蚊帐、枕套、包袱布等,因为棉布经济、质朴、耐穿、透气的特点深受百姓的喜爱,成为家庭生活必需用品而广泛流传。蓝印花布的图案十分的丰富,而且大多是“吉祥图案”,一般取材是由动植物和花鸟组合成的吉祥纹样,如五蝠捧寿、吉庆有鱼、龙凤呈祥、鹿鹤同春、狮子滚绣球、鲤鱼跳龙门等,也有一些民间故事戏剧人物,如“福禄寿”民间吉神。正如吴元新在交谈中所讲,过去蓝印花布陪伴了一代代人的成长,刚出生的襁褓是“喜鹊登梅”的纹样,咿呀学语时带的是驱邪避毒的五毒肚兜,而到了结婚生子的时候,一定要做一条“凤戏牡丹”或是“麒麟送子”的被面。蓝印花布既是百姓的生活实用品,又内涵传统的民间习俗,记录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福。
蓝印花布的印染工艺是集合了手工“纺、织、刻、染”为一体,从我国古老的镂空花版印染技艺发展而来。 先便是设计纹样,以刀代笔将所需的花纹镂刻在纸版上,并上桐油加固,然后将黄豆粉与石灰粉按照一定的比例调和成防染浆,通过镂空花版,把浆刮到棉织物上,再将其浸入靛蓝染液中反复染色,由于染液不能进入刮有防染浆的部分而形成了花型的局部防染,保留了棉纺织品的底色, 后经过刮去防染灰浆、清洗、晾晒等工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蓝印花布就印染而成。蓝印花布的美是单纯而内敛的,蓝白之间尽显和谐与质朴,包含浓郁的民间特色和生活气息。
年近60岁的吴元新,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染织艺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南通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长期以来专注于蓝印花布工艺的抢救、保护、收藏、研究与传承工作。据他介绍,从儿时起,家里便过着祖母纺纱、母亲织布、父亲染色的生活,17岁进入蓝印花布厂,在染坊学艺5年,又专研刻板5年,后在南通旅游工艺品研究所工作10年,直至1997年在南通旅游工艺品研究所的基础上创办了 家集收藏、展示、研究、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吴元新几十年来走遍全国蓝印花布产区,抢救、保护明清以来大量的蓝印花布、夹缬、绞缬、民间彩印等传统印染实物两万六千多件,十万多个纹样,在此基础上,他自觉将将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出版了国家重点图书《中国传统民间印染技艺》以及《中国蓝印花布纹样大全》、《刮浆印染之魂》、《南通蓝印花布》、《江苏符号蓝印花布》等专著,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课题《中国蓝印花布纹样研究》,在学术研究及社会传播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特别欣慰的是看到吴元新在蓝印花布的现代产品创新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据介绍,在保持蓝印花布核心工艺上,他创意设计了蓝印花布复色印染技艺,使蓝印花布的纹样色谱更加丰富。在蓝印花布面料运用上,创新了蓝印丝绸印染的技艺,扩大了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在面料上的运用范围。10余年来,以博物馆为平台创新了台布、壁挂、服饰、鞋帽、玩具、家居饰品系列等500多个品种,远销国内外市场,实现了“以商养馆”。在吴元新的积极工作下,2006年,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被列入 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他也获评蓝印花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
关于南通蓝印花布工艺的传承,吴元新坦言,家庭给予他很大的理解与支持。妻子宋小鑫在结婚后放弃了南通市工艺美术研究所的刺绣工作,配合他做蓝印花布的设计与制作。女儿吴灵姝从小成长在博物馆,小时候就充当博物馆讲解员,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毕业后,从北京再次回到了南通承传父业,特别是他的女婿倪沈键也从金融行业转入到传承队伍中,从一个“金融男”变成了“染布匠”。吴元新从自己家庭做起,使蓝印花布传承步入一个良性传承发展之路。
除了个体传承,吴元新在社会传承,特别是院校传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据他介绍,博物馆免费为喜爱传统民间技艺的市民传授蓝印花布技艺,每年免费接待中小学生到博物馆参观体验。2007年,他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服系合作建立蓝印花布产品创意设计共建实习基地,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课程也被列入清华美院染服系本科生的教育体系。2008年,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合作开设把蓝印花布公共选修课,该课程也被学校评为精品课程。此外,还在苏州大学、南通大学等高等院校开设蓝印花布技艺课程,在南通科技职业学院设立 非遗传承基地和大师工作室,在南通大学成立蓝印花布研究所、蓝印花布实训基地。“在大学体系里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工艺兴趣,让学生们在现代设计中应用和传播蓝印花布艺术,培养学院派传承人。”在这方面,吴元新可以说是蓝印花布工艺传承发展的重要的引路人。
南通蓝印花布是民间工艺门类之一,记录一个时代百姓的普通生活方式,需要吴元新这样的传承人主动承担起传承发展的责任,更需要政府及学术层面的关注与支持。蓝印花布所独有的生态价值和审美意蕴符合当前人们的消费需求和生活观念,如何创造出贴近现代生活的蓝印花布产品,使其具有新的生命力,如何挖掘南通蓝印花布所承载的传统纹样与文化内涵,通过设计转化拓展其应用空间。我们应从传统工艺传承,重视专门人才的培养、利用地域文化的优势、重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的结合、促进传统工艺的创新衍生等一起在南通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