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刘保国(1967- ),男,湖北仙桃人,长沙理工大学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湖南 长沙 410004
内容提要:中国传统治国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本思想、自然思想、法治思想和廉政思想是其精粹。习近平对传统治国思想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又进行了辩证的分析,实现了传统治国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显示了习近平高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深厚的历史文化功底和巨大的政治智慧。
The traditional thoughts of governance of Chin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hinese culture,its essence is people-oriented thought,natural thought,the thought of rule by law and thought on a clean and honest government.Xi Jinping not only gives full affirmation but also a dialectical analysis and achieves the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development to the traditional thoughts of governance of China.This shows Xi Jinping's superb Marx theory level,deep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foundation and great political wisdom.
关 键 词:习近平/中国传统治国思想/辩证认识/实践创新/Xi Jinping/the traditional thoughts of governance of China/dialectical understanding/practical innovation
中华民族是 上古老的民族,中华文化是 的宝贵遗产。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传统治国思想是历史上逐步形成的关于治国理政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其内涵丰富、根基深厚、魅力独特。习近平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充分发掘传统治国思想的积极价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了传统治国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精粹
纵观中国历史,中国传统治国思想源远流长,内容极其丰富。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精华内容集中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本思想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形成久远,为历代统治者所倡导。民本思想认为,民众在一个国家中占有重要地位,民众是国家的根本。民众生活稳定了,国家才能安宁。《尚书·夏书》 早提出了“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认为对于广大人民群众,不可过于疏远,只能采取亲近态度。《论语》记载了“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被统治者推崇的孔子仁学,主张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对人民大众心存仁爱之心。《孟子·尽心下》表达了可贵的民贵君轻的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王制》则用水和舟的关系来形象地比喻君王和民众的关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表达了王朝兴亡和民心向背密不可分。
(二)自然思想
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十分关键。道家较早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其创始人老子提出了“道法自然”的原则。道法自然,是道家思想的核心价值理念。根据这一价值理念,在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人类要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在处理社会与个人、社会与政府的关系上,老子提出“无为而治”,主张遵道而行,不能逆自然而动,而应该顺势而为。中国古代思想家还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天地万物与吾一体之仁”。这一思想蕴含着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人际和谐,天人和谐的道理,表达了在人们的生产活动、社会活动中,应该尊重自然万物的权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都要和谐共处。
(三)法治思想
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核心价值是以法治国,这方面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们十分强调法制的重要性,非常重视法律的作用。《韩非子·有度》提出:“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缪,绌羡齐非,一民之轨,莫如法。”表明了法律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要而无可取代的地位。《管子》较多地强调了执法要严格,提出了“法者,上之所以一民使下也”的思想。《淮南子·主术训》则强调了执法要公平公正,认为“法定之后,中程者赏,缺绳者诛,尊贵者不轻其罚,卑贱者不重其刑。”把执法公允,量刑得当,当作执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商鞅·划策》:“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商鞅强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官独立,一切皆按法断事,反对专断和暴政。
(四)廉政思想
中国古代的廉政思想,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脉清泉,清净明澈,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廉政,即不贪、不受、不污。屈原较早地表达了“朕幼清以廉洁兮”的思想,王逸进一步注解道:“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国语·齐语》提出:“桀以奢亡,纣以淫败。”《白氏长庆集·策林(二)》也提出:“臣窃观前代人庶之贫困者,由官吏之纵欲也;官吏之纵欲者,由君上之不能节俭也。”这些思想共同表达了统治者和官员如果过度纵欲,不思节俭,不但会导致人民生活困苦,而且会导致国家的灭亡。韩非子指出:“百官之吏,亦知为奸利之不可以得安也,……左右安能以虚言惑主,而百官安敢以贪渔下?是以臣得陈其忠而不弊,下得守其职而不怨。此管仲之所以治齐,而商君之所以强秦也。”韩非子在这里表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这就是如果官员贪污腐化,国家就会衰弱;反之,如果官员清正廉洁,国家就会强盛。
二、习近平对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辩证认识
习近平指出:“对我国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1](P156)在习近平的众多讲话和治国实践中,他对传统治国思想既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赏,又提出要用辩证的否定观看待传统治国思想,实现传统治国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高度评价中国传统治国思想
习近平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指出,在历史上,我们的民族为人类文化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又多次对中华传统文化给予了高度赞赏和肯定。中华文明经历了五千年的文化碰撞, 终演化成包括传统治国思想在内的传统文化,它浓缩着炎黄子孙的生存智慧,不仅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思想摇篮,也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 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2]中华民族以其非凡的创造力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而且这种文明历久弥新,经过千年的沧桑仍熠熠生辉。中国传统治国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优势,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我国各族人民紧密凝聚在一起,形成我们的民族精神,熔铸我们的民族气魄。
习近平还强调传统治国思想对于社会稳定和社会管理也有着重要意义,他提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3]实现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强盛、民族复兴,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传统治国思想是我国政治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好历史上形成的包括传统治国思想在内的一切有用的政治文明资源,对于促进我国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无疑具有重要价值。
(二)辩证否定中国传统治国思想
习近平在充分肯定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同时,对其又采取了辩证的否定态度。他认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给予继承。”[4]这段话明确了习近平对待传统文化,也是对待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基本态度,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就是摒弃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态度,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有扬弃地给予继承”就是在经过分析鉴别后,剔除其过时落后的糟粕,继承其合理的成分。
不难看出,习近平对待传统治国思想坚持了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一方面,要积极继承和发展传统治国思想中的精华部分。习近平强调不能忘本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另一方面,习近平认为中国传统治国思想不全都是精华,也有其糟粕腐朽的一面,并不都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文化相符合,因此对于传统治国思想中腐朽消极的成分,我们应该摒弃。例如对于封建社会的纲常伦理、等级观念、家长作风、官本位思想等,习近平强调要破旧立新。
中国传统治国思想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可谓瑕瑜互见,精华与糟粕并存。习近平采用辩证否定的观点对待传统治国思想,以马克思主义批判的眼光重构和审视传统治国思想,厘清其精华与糟粕,对于符合社会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予以保持和发扬,对于腐朽落后、愚昧迷信、颓废庸俗的文化予以改造和剔除,从而使传统治国思想为党的执政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服务。
(三)实现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对中国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当前我国文化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针。习近平指出,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5]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在面对传统文化如何弘扬和发展的问题上提出的重要观点,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无疑也是习近平对待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态度。
创造性转化就是“使中华民族 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1](P161)在继承和扬弃的过程中,将有借鉴价值的传统治国思想赋予人们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
创新性发展就是“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 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 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1](P161)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要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综合创新,挖掘传统治国思想的时代价值,使其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协调。
三、习近平对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实践创新
习近平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功底,对中国传统治国思想造诣深厚。在他主政地方与经略国家的长期而复杂的政治实践中,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擅长运用中国传统治国思想分析现实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治国理政实践,实现了对传统治国思想的发展创新。
(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习近平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民办实事旨在为民》《为民办实事重在办事》《为民办实事成于务实》是习近平在浙江省委任职时写的,共同表达了习近平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习近平一贯注重民生、体察民情,为民办事,努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 关心的现实问题,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自己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6](P219-22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各个时代真正的英雄。习近平强调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 的位置,想人民之所想,忧人民之所忧。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时刻关注民生,切实做到了以人为本。党和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也是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7]。从某种意义上讲,习近平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也是一种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 伟大的中国梦。”[8]这是习近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美好愿望的深情而自然的表达。“中国梦”已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清晰的治国施政目标,“中国梦”既是我们的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但是归根到底,“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是不断为人民造福的梦。
(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习近平指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6](P120)习近平在长期的治国理政实践中,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之中,构建了文明与生态之间的良性互动模式,进而形成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的治国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了传统自然思想的创新。
习近平还认为,管理国家,也要自然而然,特别要注意减少政府过度的不必要的干预,充分发挥社会和市场的作用。他在浙江省委任职时,就意识到管理者要“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六四》),做到“上善若水”(《老子八》),表达了管理国家就像做任何事情一样,应当自然而然的思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其核心问题就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只要管住、管好它应该管的事,市场能办的,就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
(三)强调法治,依法治国
习近平高度重视依法治国,十分强调法治的重要性。他在2006年写的《法治:新形势的新要求》《市场经济必然是法治经济》《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法治社会》等文章中,主张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方方面面都纳入法治的轨道,强调建立一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法治秩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任务,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要以法治为基础,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核心就是法治化。
习近平特别强调宪法在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9]习近平认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坚持依法治国, 先就要坚持依宪治国。在这方面,习近平对领导干部提出了特别的要求,他要求广大领导干部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要的是学习宪法,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等基本法治观念。
(四)改进作风,廉洁政治
工作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与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息息相关。一个时期以来,作风问题在党内相当严重,领导干部始终处于“亚健康”状态,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受到污染。针对这种现象,习近平指出要从领导干部做起,加强作风建设,“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有不好,下必效焉,各级都要带好这个头。”[10]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腐败是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必须坚定不移惩治腐败。2013年1月,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指出:“所有领导干部都必须把反腐倡廉当作政治必修课,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11]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腐败问题影响恶劣,人民群众 痛恨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只有严惩腐败,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治国思想虽然形成于古代社会,但在国家和社会管理方面,当前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习近平对传统治国思想进行了辩证分析,对其中的精华部分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在其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广为应用、发展创新,向国内外展示了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精华的非凡魅力和时代新意,也显示了习近平高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深厚的历史文化功底和巨大的政治智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习近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EB/OL].2014-02-2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2/25/c_119499523.htm
[3]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N].人民日报,2013-11-29.
[4]习近平.习近平论中国传统文化——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选编[EB/OL].2014-02-28.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2/28/c_126206419.htm
[5]习近平.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不能一股脑儿拿到今天照套照用[EB/OL].2014-09-24.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9/24/c_1112610547.htm
[6]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
[8]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30.
[9]习近平.在 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2_12/04/19830549_1.shtml
[10]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