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卷一套的《大国工匠》刚刚印刷完成,下月初将正式面世,木雕的手艺人、隐世的银匠、小县城的皮影戏馆……这套书以200万字、1500幅照片再现在大山深处、闹市街巷、非遗传承机构里,那些大国工匠一生一世书写的手艺传奇。
呈现湮没于民间的非遗技艺
这套《大国工匠》丛书作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共编写10卷,分别为《文》《艺》《彩》《织》《绣》《器》《雕》《金》《复》《新》。
北京出版集团梅尔杜蒙公司总编辑黄雯雯说,该丛书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为参考,由采编人员深入匠人工作地实地寻访、拍摄,以图文记录的形式,将上百种非遗技艺及其传承人故事分别编入其中,让那些湮没于民间,甚至于几近失传的中华传统手工艺呈现在读者眼前。“全书通过娓娓道来的传承人故事,介绍传承人的独特技艺,展示老一辈手艺人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坚守,彰显中华民族特有的匠人气质、匠人风范。”
翻开这套书,可以了解文字与笔墨纸砚如何记载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还能一览各种民族乐器、知晓五彩缤纷的颜料如何勾画绚烂的中国色彩;了解各地匠人如何织出灿若云霞的锦绣文明;了解能工巧匠如何用五色丝线绣出绚丽的苏绣、蜀绣、粤绣;走近非遗传承人,看他们制作惊艳世界的京彩瓷、景泰蓝;看大国工匠雕刻中国瑰宝玉雕、北京雕漆、南红;观看楚式青铜器、金银错等的制作过程;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大国工匠如何修复文物,让它们重放异彩;看传统技艺马球、京扇子、叶放造园、苏派盆景等,如今又演绎出怎样的美。
黄雯雯说,这套书2016年策划,2017年启动,出版环节就耗时4年多。其中投入了大量心血和精力,故宫博物院、北京非遗中心、北京出版集团都给予了很大支持。
花十年寻访200余位手艺人
书中收录的手艺人有99位,都是该书作者雷虎夫妇实地寻访而来。
从2010年一直到2019年,雷虎、阮传菊夫妇走进大山深处、手工作坊等地寻访手艺人,他们的寻访故事曾登在杂志、个人微信公众号上,多篇文章成为现象级爆款文章,引起过很大反响。
雷虎曾经是一家财经杂志社编辑,阮传菊是一位设计师,他们在南京的日子过得安稳平静。雷虎在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云锦,开始涉猎云锦专题。雷虎的家离南京云锦博物馆很近,而曹雪芹出生在江宁织造府,雷虎对此愈发抱有浓厚兴趣,开始探究云锦的种种,并以文字、图片形式发表在杂志上。从此,浸透着传统气息的民间手工艺和手艺人开始进入到这对年轻人的生活中。每到周末,雷虎和阮传菊会一起出行,到南京周边寻访手艺人,雷虎负责文字,阮传菊将她的摄影爱好派上了用场。
2014年,雷虎夫妇决定辞职,因为他们觉得简单采访两三个小时无法深入到手艺人的内心深处,很难呈现手工艺技艺真正的“魂”。雷虎说,他在上海采访一位手艺人时,受到了深深触动,“他当时问了我一个问题,你怎么知道我说的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雷虎意识到,这种浮于表面的采访远远不够,于是他们决定真正走进手艺人的腹地,深入探究其故事、生存和传承。
雷虎夫妇从2010年至2019年寻访了200余位手艺人,阮传菊拍摄的照片存进8个硬盘,一个硬盘就有2T的存储量。回想当年寻访艺人的艰辛,阮传菊却用了“美好”来概括。她曾经对雷虎说,“谢谢你把我领进门。”她说,她因此摆脱了庸常的生活,而手艺人的坚持、专注以及淡泊,更成为她拥有的一份宝贵精神财富。
“世界最美的书”获得者操刀设计
“2019年底,书稿基本上都交付了,从此开始我们就很少做民艺寻访了,而是开始自己创业。”雷虎说,因为他们发现即便是艰难寻访,发出爆款文章,对于手艺人本身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手艺该凋零还是凋零。于是这些年,雷虎联络手艺人、设计师,利用传统手艺的元素,开发出贴近这个时代需求的手艺。
《大国工匠》书稿完成后,接力棒交到了出版社和“世界最美的书”获得者、设计师曲闵民手中。曲闵民说,拿到书稿时,他对这些实地拍摄的照片感到震撼,他和出版社、作者相互沟通后,决定有意识地采取满版呈现照片的方式,凸显这些弥足珍贵的画面。曲闵民说,无论是封面设计,还是内页的线条设计,都意在传递匠人的气息,因此内封精选了传统中国红绒布,单字烫白,以便更好地凸显镂空效果。
为尽可能呈现设计理念,曲闵民特意选择了原色纸作为封面纸张,十本书封面颜色还要依次呈渐变和跳跃感。黄雯雯说,当时正好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这些纸采购不到,“为了达到理想效果,又要考虑控制成本,经过多方选择,反复对比,我们最后在国内找到了这十种颜色的替代用纸。”
再过几天,这套书就将正式上市,雷虎感慨道:“如果有的手艺不在了,还可以通过图片和文字,了解那些手艺是怎样做的。”雷虎说,事实上,这些年来,几乎每年都会有老手艺人离开人世的消息传来。书里写的做缂丝的王金山、玉雕大师马进贵等都已经去世,但雷虎说,好在有这套书将他们技艺的辉煌永久留存。